星期三, 11月 25, 2009

try and error

寫程式的時候,總是要try and error,不斷嘗試,並從錯誤中了解新的概念、新的東西,最終完成。那麼,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?

有什麼好徬徨的!決定是對是錯一點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必須坦然面對。去嘗試,去發現錯誤,然後改進、體悟,每個人都有擁有這種機會的權力。沒有人可以要求自己今生做的每件事、走的每段路都是對的,我們不是機器人,是人。也正因為我們是人、是生物,才享有這樣一個天賦:會犯錯、能犯錯、懂得犯錯。

所以,別再猶豫不前了,想做的,那就去做吧!

沒有一件事會讓你失去什麼,人生每段歷程都有它的收穫,即使得不到金錢、權力、愛情等許多物質或心靈上的滿足,那也不代表失去了什麼;更何況,最珍貴的事物正時時刻刻流進記憶之中。

坦然點吧! 梁喬峰~!!

星期二, 11月 24, 2009

れる / られる 被動句型

れる/られる能表達的意思很多,而其中一種就是用來表示「被動」。

使用時,五段及サ行變格動詞以第一變化加れる;上/下一段及カ行變格動詞則以第一變化加られる。而れる/られる之後還能接續許多助動詞或助詞,因此在句子中看到的れる/られる可能是以其他型態出現。

以下是れる/られる的六種變化
一: れ/られ
二: れ/られ
三: れる/られる
四: れる/られる
五: れれ/られれ
六: れろ、れよ/られろ、られよ

當表示被動意思時,其基本句型如下:
主詞 + は/が + 動作者 + に + 動詞第一變化 + れる/られる

整句話的意思便是「主詞被動作者做了動作」,舉個例子來說:
私が蛇に咬まれる => 私 + が + 蛇 + に + 咬ま + れる
意思是「我被蛇咬了」

這種本身就具有動作對象的動詞,基本上都可以寫成
蛇が私を咬む => 「蛇咬我」
兩句話的描述的事情是一樣的,但敘述的方式不同

另外,不具明顯動作對象的動詞,也可以有被動用法,如「怒る」、「死ぬ」
ex:
私は先生に怒られる => 「我被老師生氣」
彼が犬に死なれる => 「他死了狗」

這兩句話要表達的其實是「老師對我生氣」、「他死了狗」。但在日語中,若主詞和描述語句有「利害」關係時,會習慣以被動語句表達。

在被動用法中,動詞也可以有直接受詞,如:
わたしは主任に意見を聞かれる => 「我被主任問了意見」
在此例中,意見是聞く的直接受詞,而わたし是間接受詞(也就是動作對象)


れる/られる還能表達「能、可能」、「自然發生」或「敬讓」的意思,而這就下次再說了。

星期三, 11月 04, 2009

一道牆

好無力...哈哈哈...一道無形的牆活生生擋在我面前。

也許這就是研究所跟大學部最大的不同吧!一直以來我只會用已知的知識解決已知的問題。是阿,從國小到大學都是,在知識與考試的迴圈中無限循環,然後自以為茁壯了;卻不知在前方等著的是令人悚然的萬丈深淵。

幸好,還有日語陪著我,這份熱忱一定能成為我的依賴。嗯,可以的!即使遍體鱗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