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分上大學,噢!我的天。
--
今天在報紙上看到 0 分上大學的可能性,這無疑是供過於求的處境,也的確是教育政策不當的原故。然而報導上說:『政府以「文憑主義」掩飾「教育政策不當」』的論點,我實在是無法完全認同。
拜託,文憑主義是事實,如果每家公司都以實質能力來決定是否聘用,誰還會盲目去拿文憑?
廣設大學的政策的確不當,但都這節骨眼,只會批評有用嗎?誰都知道這種情況難處理。廢大學?那會有多少教授公職人員失業阿?
前幾天聽學長說,某私立大學研究所面試,問了一道問題:「請問你能寫出 1 加到 100 的程式嗎?」,30 位考生只有 5 個人答得出來......
這恐怕連大一的程度都不到吧?這樣子的學生要當研究生?痴人作夢?
那...比這所私立學校還後面的公立或私立學校怎辦?那真的是大學嗎?
要解決現今這種情況,最實際的方法就是「嚴」!
台灣的大學有「進得來就出得去」之稱;然而國外的學校是「進來容易,出去難」。以前台灣的大學不多時,這還行得通,至少可以保證考得上大學的人,都是肯讀書的,畢業後多少會點專長。可是當大學越來越多,考上大學變成一件極容易的事,同時也代表拿到大學文憑絕非難事。所以才會出現大學畢業生,但能力卻只有高中甚至國中的程度。
現在很多教授都不忍心當學生,說好聽點是不要對學生太殘忍,說難聽點就是締造出名不符實的大學畢業生。
在美國,教授才不管學生進度跟不跟得上。「你來修我的課,代表你已經準備好了,所以我上得再快、上得再多,你應該都要有辦法適應。被我當掉,是你準備的不夠完全」。
所以在美國,讀大學之前,都要先做好心理準備,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更何況,美國的大學學費高得嚇人,花費四年時間和大筆金錢,卻什麼也沒學到,甚至連文憑都沒拿到,豈不是白痴?
而在台灣,多少人什麼都沒準備就去唸大學?如果在這四年中,學會為自己負責,那這些時間還不算白費;如果畢業後還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呢?
補習班盛行也是種奇怪的風氣。高中的補習班是為了把學生推往好大學,這還說得過去。那大學呢?怎麼還會有把別人要的東西學好就好的這種想法?大學四年所學,就只有研究所要考的那些?這些只是「基本」能力吧!(身為一個研究生該具備的能力)
投入補習班的學生不見得都是這樣的想法。可是我敢說,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。有真正想過自己要什麼,能做什麼嗎?
我,都還在為自己以後想做什麼,有能力做什麼煩惱呢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